(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大公报报导,近日旧楼频发生混凝土剥落事件,令大众关注楼宇老化问题。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昨日表示,下月开始接受申请的“焕然懿居第三座”首置项目,将作为“预防性维修”建造和管理模式试点,从钢筋及混凝土等方面入手,毋须修订图则便能强化楼宇结构及延长寿命,涉及约200万元额外建筑成本,占总成本不足1%,并研究在大坑西邨首置项目全面应用,期望建筑和工程业界借镜。
延长楼宇寿命至75年
韦志成发表网志表示,现行香港楼宇的设计规范以50年作为设计寿命,注意到部分楼宇在楼龄介乎30至40年时,已有不同程度的混凝土剥落,反映现行的建筑标准有提升空间。而过去清拆重建的旧楼平均楼龄约50年,惟市建局及私人发展商重建能力比较超过50年楼龄的楼宇数目,远不及其老化速度,认为社会应审视楼宇设计标准,把设计寿命提升至70年或以上,以减低未来的重建压力。
为此,市建局去年初邀请港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苏启亮团队,伙拍市建局工程顾问,以“焕然懿居第三座”作为案例,从楼宇结构设计和建筑物料两方面,制定可把楼宇设计寿命升至75年的具体方案及相关技术建议,并于去年10月完成报告。
韦志成表示,审视有关工程方案及建筑设计工作阶段后,决定在毋须修订图则的前提下,采纳部分工程方案,包括在天面层采用经镀锌技术处理的钢筋,其具有较佳的抗腐蚀效能,减低锈蚀的风险;而混凝土中略为增加较一般私人住宅项目多大约百分之三的英泥含量,提升耐久性;并在柱、梁和结构墙使用高强度混凝土,大幅提升有关结构的整体承重能力,令整体结构更为坚固,减低结构破损的机会及维修的规模和密度。
韦志成指出,据市建局的工程顾问初步评估,各项措施涉及约200万元的额外建筑成本,占项目的总建筑成本不足1%,但足以发挥延长楼宇可使用期的成效,值得建筑和工程业界借镜。亦将总结经验,研究在大坑西邨首置项目从前期规划及设计阶段开始,已全面应用延长楼宇寿命措施,包括优化楼宇的结构布局、引进可抵御更强风暴吹袭的建筑设计及增加混凝土厚度和钢筋比例等。